二类电商|改变我们的认知——信息流就是话语权

快隆惠递

文章比较难懂,看到最后相信你还是会有收获的

贫困山区要想致富,要先修好路,这是自古代就已经共鸣的道理,那这条路起到什么作用呢?连接外界的关键所在,比如我们最近几年讲的一带一路,还是连接世界,没有这条“路”就会封闭,无知、贫穷、落后,愚昧,越穷越加重这种现象。

想致富,就要先给自己的脑袋开条路,这条路就是信息流!

人离不开信息,信息就是你脑袋的维它命,人没有空气、水、粮食就会饿死,脑袋没有信息就会变成无知、愚昧、毫无道理、甚至是毫无道德而言,那么什么是信息流呢?

信息流改变了我们的认知,

一个人的认知层次,藏在那些读不懂的知识里。

90%以上的认知是通过信息流产生了,穷人和富人、底层与精英,很多差距都是因为:信息流不对称所导致,而且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,穷人对信息表现的冷漠,富人和精英却对信息无比的热衷。

穷人不关心信息流的价值,对金钱的热衷,但是没有信息流的价值,脑袋里充满了大量的无知、幻想、不理性、没有系统思维,缺少对价值事物的完整性分辨,这种非理性的冲动,就是原始动物的本能习惯性思维,这不是高级的思维表现形式。

富人对信息流的关注,远远超过对金钱的热衷,因为精英的思维让她们明白一个道理:谁掌握了信息流,谁就会拥有优先的赚钱机会和赚钱的能力。

什么人容易被骗?没有见识的人,没有见识就是没有精准的判断能力,传销的人为什么这么会洗脑,因为他们总是让你‘与世隔绝’,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内,限制你的自由,限制你的思维,因为你的空间太小了,因为你的信息流不通,你只是活在你自己想象的狭小世界里,信息流决定你的见识高度,所以不要活在一个固定的个人世界里过着三点一线的流水线式人生,那和囚禁你的牢笼没有什么区别,世界那么大,不去看看可惜了,所以用你开放的思维丈量世界

为什么有些人总能最快速度接受到最近发生的大事件?而你却一无所知,因为你只活在吃喝玩乐的圈子里,你没有优质的信息流

久而久之,“信息茧房”就出现了——习惯性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,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,甚至丧失了和它们接触的机会。

把自己囚禁在“垃圾信息茧房”里

所以信息流太重要了,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,如乱花渐欲迷人眼,再加上人工智能算法精准推送,所以你要有过滤信息、筛选信息、处理信息的能力,你要有优质的信息流

在计算机面前,我们都是由数字化标签构成的

如今,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,都可能被各种设备监测,迅速完成采集、转换、加载、传输和处理,成为数字化世界的一部分。

随着技术的发展,很多数据采集过程都已经完全自动化,可以直接完成转换输入进IT系统,甚至在我们没有感知的情况下,就自动完成对世界的数字化镜像。

这已经导致,并将进一步加剧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。全球现有的数据中,有90%是2010年之后产生的,而这种趋势还在加剧,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数据产生,数字化世界越来越逼近现实的世界。

近年来,移动互联网大发展,个人被数字化的程度已被迅速提升。所以,不同的APP完成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之后,为了达成最佳商业目的,都会对客户打上不同的标签。

从开始的性别、年龄,到后来的地理位置、职业身份,再到消费能力、活跃范围,每一个人都被打上各种标签,然后被分类处理。

在浑然不觉中,我们每个个体都成为计算机分析的对象,被营销,被推荐。

大数据产业的发展,也对个人信息标签化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。

打着数据共享和信息变现的名义,个人信息在不同系统之间流转的基础上,又被各种应用进行信息挖掘和交叉关联分析,生成了更高阶的个人行为特征和性格偏好。

计算机把我们自己都没察觉到的特点打上了标签,把我们自己都没关联起来的信息整合在了一起,是不是很吓人,很可怕?

“在计算机面前,我们只是一堆标签。”一个朋友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。这话听着不舒服,但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。

现在,如果有人打电话骚扰你,或许已经不再是你被谁跟踪了,也不是运营商把你的电话号码卖了出去,而只是你的某一个标签,已经被某一个系统识别了出来。

原本在现实世界里,人的思维是多样化的,因人而异;但是在计算机的世界里,规则却是由少部分聪明人用程序写出来,或者叫它“算法”。

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,算法不断优化,根据我们的习惯和喜好,为我们推荐最适合我们的信息和商品。

这是不是很好?

现在,很多人已经不这么想。

由于算法将越来越多的行为都规则化,不需要人为判断和思考,照样能达成最佳目的,让客户有良好的体验。我们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,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“茧房”中。

这也就是一个正被越来越多人认同的概念:“信息茧房”。

APP会根据你的标签推荐你喜欢点击的新闻和视频,渐渐的,我们获取的信息都是被“算法”推荐过来的。

人工智能的发展,会把一些人的思考,以及需要思考之后才能完成的动作,通过计算机来实现;而这个思考过程,也是少数聪明人规则化和固化的“算法”。

而且,人再聪明也只是一个人,而计算机可以联网,可以体系化,成为聪明人的集合,来对待每一个个体。

理论上,人类依然能在这样自动化、智能化的基础上持续创新。可实际上,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?

被标签化让你不舒服,但思维被规则化才是更加可怕的事情。不知不觉中,思考和行为都已经堕入别人设计的套路和程序,在失去自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

机器在学习,人却成了机器和螺丝钉。我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越来越程式化,算法代替我们进行信息的取舍,对人类来说真是最佳选择么?

在海量信息中识别准确的信息,基于数据进行研究和思考的数据驱动思维,在与计算机和算法的斗争中保持独立性,从长远看,这些不仅会是成功人士的标配,甚至可能是在社会上生存的基本能力;而这种能力在本世纪以前几乎并不需要。

况且,人会衰老,凡人皆有一死,而计算机还在被一波一波新的聪明人培育成长。

在信息匮乏时代,人获取信息的能力非常重要。有些人貌似其他能力不行,但如果能比别人获取更多的信息,就有主动权、竞争力和管理权威。不少人搞信息封锁和屏蔽,利用信息不对称来管理,行之有效。但在信息社会,一方面是信息爆炸,产生了非常多的信息;另一方面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,拥有海量信息成为每个人的常态。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力不再体现为获取信息的能力,而是识别信息的能力。

谁能从海量信息中识别准确的、有价值的信息,谁就拥有信息时代的竞争力。

如今,信息时代真的到来了。

与以往相比,无论是在时间方面还是思维方面,要想获取、识别、吸收有价值的信息,让自己变得更强大,我们必须付出更多努力

一、技术进步驱动信息爆炸

谁能从海量信息中识别准确的、有价值的信息,谁就拥有信息时代的竞争力。

如今,信息时代真的到来了。

与以往相比,无论是在时间方面还是思维方面,要想获取、识别、吸收有价值的信息,让自己变得更强大,我们必须付出更多努力。

编辑们这么大工作强度的背后,是数字化和自媒体的发展,导致了文字创造和传播成本更低更便利。

我还记得,在我刚上学的时候,文字都是在稿纸上一笔一划手写出来的,如果需要修改,哪怕只是一个错别字,都需要重新誊写一遍。

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,一纸公文是千字文,实际上反反复复写几万字,那时候说写篇文章是呕心沥血,真不过分。

而今,电子化的写作工具大大简化了文字的创作和“笔者”被“键人、鼠辈、触生”取代的时候,文字创造正在从人脑+工具走向AI。

同时,传播的方式越来越便利,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多样,即便是闭门家中坐,都轻而易举地被海量信息包围。

二、信息时代竞争加剧乱象丛生

创作越来越便利,内容竞争的准入门槛越来越低,人人都是自媒体,文章的数量越来越多,自然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。为了生存和取胜,这一领域的玩家在不断创新。

时效性首先成为内容生产者们追求的目标。

为了抢新闻,内容生产者往往等不及对事件的真伪进行判断,更等不及整个事情的是非曲直,先发出来再说;或者一个完整的事情被碎片化处理,每次的信息增量很少,不得不重复以前的信息。

还有一种表现,就是制造热点和反转。

世间事自有其发展规律,即便在信息时代有所加快,也远远追不上创作效率的提升。

于是,有时为了吸引眼球,有时为了增加信息流量,文字创作者开始无中生有、添油加醋,故意站在极端的立场发表偏颇过激言论,更有甚者开始制造谣言,引发讨论和反击,制造事件和流量。

如今还有更高阶的操作,就是为了提升传播效果,内容创作者们以各种手段来调动读者情绪,对信息进行职业化的包装和处理,甚至是以专业化团队流程化运作。

前段时间引起巨大争议的咪蒙创作模式,从选题到写作方法,再到推出前与部分读者的互动等,无一不是针对人性而且不断调整,这种模式形成的作品,常人对其中的信息真伪更加困惑。

海量信息中有价值的新信息比例迅速降低,对信息的识别难度越来越大。一个热点过来,铺天盖地的文章,但仔细看下来,大都是依据有限信息进行主观推断和猜测,或者基于一个知识点借题发挥,有的文章再把真真假假的消息掺杂在一起,读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却收获了了。

无效信息还有一种表现形式。

各类企业利用网络媒体进行企业宣传和产品营销,是互联网内容激增的重要原因之一。企业斥巨资开展公关,一笔宣传推广的费用砸下去,网上出现一批垃圾文章。

没人看么?不怕,可以买量啊,还有水军啊。事后,公关公司给金主爸爸递交了表现不错的宣发投放报告,领导看到了不错的点击量,供需双方皆大欢喜。但实际效果是清楚的人早就清楚,不清楚的人还是不明白。

三、如何进行信息识别

很多人并不适应这种信息爆炸,尤其是网盲。

他们是从信息匮乏时代走来的,对信息的重视和信任程度超出我们的想象。

所以,各种家庭群里充斥着谣言和不实信息,这是老年人对子女表现关爱的重要方式,因为在他们的年代里,获取这类信息是非常难的,他们只愿意和自己最关心的人分享;哪怕屡屡收到这样的简单回应:“别信,假的。”

以我个人的理解,要想在信息时代做好信息识别,首先要厘清事实和观点的差异。

事实是客观存在的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,其真伪可以用客观标准去验证和衡量;而观点是从一定的立场和角度出发,对事物或者问题所持的看法。

针对同样的事实,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观点,这很正常。

在开放性的社会中,各种观点的陈述和碰撞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视角去分析事实,让我们对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更全面的理解,所以应该允许不同观点的提出和讨论,全面评估各方观点,可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。

对事实视而不见,甚至因为不认可某些观点就否定对自己不利的事实,其实是掩耳盗铃,容易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决策,吃亏的最终是自己。

更容易犯的错,是用观点取代了事实,基于错误的”事实”进一步推理和分析,一步步走向歧途。

四、什么是有价值的信息

首先,真实的事实是有价值的;其次,部分观点也是有价值的。

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能带你去你不知道的地方。

剩下的大量观点,如果你知道了他的立场,也曾经考虑过他的思路,那么对于你来说,就是无效信息。

在信息时代还有一个识别能力非常重要,就是识别虚假信息,找出不实信息。

一般来说,社会事件中最有效的识别方式就是让子弹飞一会儿,一段时间之后各方全发声了,真相才会浮出水面。

而在专业领域,往往是等不到真相的,必须更积极主动。通常的做法是:先从多方渠道收取不同信源的信息;然后将知识经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,形成自己的初步判断;再主动寻找相关渠道进行判断核实。

我的这篇文章是浩如烟海的自媒体文章中的一滴水,传递的是我的个人体会,是我的“观点”。

信息流就是话语权,没有话语权,就是穷的开始!

哪里有信息流,哪里就有商机,谁掌握信息流,谁就是大赢家!

互联网的红利期大致分成了几个阶段:从全网营销流量经济-粉丝经济-微商电商的社群经济-社交化电商,反思一下:哪一个阶段不是以信息流为主导的呢?

人不能失去信息流,一旦失去这种谋生手段,你一辈子无法翻身,因为你会越来越难,没有信息流就是跟不上时代的潮流,因为它决定着一个人见识的深浅

最后,三句话送给看到最后的你

■心态要开放,忘记你的专业;

■多与跟你不一样的人讨论与交流,多接促不一样的人事物;

分享到:更多 ()
快隆惠递

相关推荐

评论 抢沙发

评论前必须登录!